作為政府與企業、群眾直接溝通的窗口,優化營商環境的前沿陣地,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通過 “集成服務、數字賦能、流程再造、貼心為民、監督評價”五步核心舉措,全力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,推動政務服務從“能辦”向“好辦”“快辦”轉變,為市場主體釋放活力。
一、集成服務,打造辦事平臺一站化
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整合多部門業務,根據企業、群眾辦事需求和業務關聯性,科學合理劃分窗口布局,將人社、醫保、市監、不動產、公積金等業務整合為六個專區,推行綜合受理模式;優化升級24小時自助服務區,實現辦事“只進一扇門”和全天候服務;設置無差別綜窗,受理“開辦餐飲一件事”“水電氣暖過戶聯辦”等事項,形成“一門辦”閉環。2024年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累計受理事項6萬余件。通過物理空間與職能的雙重整合,顯著降低企業時間成本,提升辦事效率。
二、數字賦能,推動政務服務智能化
數字化是優化服務的核心驅動力,近年來,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力推廣企業開辦“一網通辦”,依托自助打照機和電子證照技術,將營業執照辦理時間壓縮至半小時。政務服務從“線下跑”向“線上辦”升級,形成“全天候、零距離”服務生態。
三、流程再造,實現審批效率精簡化
精簡流程是提升企業獲得感的關鍵,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通過梳理整合148項高頻涉企事項,并參考各部門在內蒙古政務服務平臺發布的標準化指南,編制《企業服務專區審批服務事項指南》,為企業提供精準的辦事指南和個性化的材料清單,實施“容缺受理”“告知承諾”等制度,設立“潮汐窗口”應對業務高峰,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30分鐘,通過流程重構實現“極簡審批”,激發市場活力。
四、貼心為民,增強服務人性化
從被動受理到主動服務,政務服務需兼顧效率與溫度,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小“達”幫辦團,2024年累計為群眾提供服務8000余次;開通延時、上門服務,解決群眾急難問題,2024年,周六、日延時服務辦件2643件;設置咨詢服務臺、“辦不成事”反映窗口、母嬰室等,配備叫號機、自助服務終端等設施設備,提供針線包、老花鏡等便民物品;在企業專區設立“代辦幫辦專員”,為重點項目開辟“綠色通道”,2024年,代辦幫辦企業數65家。
五、監督評價,促進服務增效化
以評價促改進,提升政務服務質量,通過“好差評”系統實現長效評價機制,2024年區本級大廳“好差評”滿意率100%;對12345差評問題進行跟蹤回訪,差評整改率100%,對問題反饋形成閉環。
下一步,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將在打通便民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、提升群眾辦事體驗、優化政務環境上持續發力,進一步擦亮政務服務“底色”,提升營商環境“成色”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政務微信
移動門戶
頂部